安徽省人大代表建言:以同城化为“纽带”加速马鞍山融入长三角

内容摘要  合肥1月21日电 (记者 张俊)在2025年安徽省两会期间,安徽省人大代表建言,以交通为“动脉”,以港口为“门户”,以同城化为“纽带”,加速马鞍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为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交通建设是马鞍山融入长三角的

  合肥1月21日电 (记者 张俊)在2025年安徽省两会期间,安徽省人大代表建言,以交通为“动脉”,以港口为“门户”,以同城化为“纽带”,加速马鞍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为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ta name="chinanews_site_verification" content="fe69a7d32f3ec674e5f3b80e4cb75bdb"/>

  交通建设是马鞍山融入长三角的关键基础。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周冰一建议支持马鞍山打造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周冰一介绍,马鞍山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是南京、合肥都市圈的“双圈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马鞍山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显著进展,如商合杭铁路、宁马高速“四改八”等项目建成投运。

  周冰一建议,从国家层面争取安徽北沿江高铁项目纳入相关规划,并在马鞍山设站,同时协调江苏省加快扬马铁路江苏段建设,形成合肥经马鞍山通往苏南和上海的高铁新通道。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升马鞍山在区域交通中的地位,促进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港口建设是马鞍山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支撑。安徽省人大代表张叶斌建议,加快打造马鞍山郑蒲港“飞地港口”。郑蒲港作为马鞍山的重要港口,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内陆与沿海的重要节点。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郑蒲港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张叶斌建议,将郑蒲港定位为合肥市的“飞地港口”,不仅能延伸合肥的城市功能,还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贸易效率,推动马鞍山和合肥两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城化发展是马鞍山融入长三角的“关键纽带”。安徽省人大代表曹永忠聚焦马鞍山与南京的同城化发展,提出构建同城化发展机制的建议。马鞍山可以从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三个方面入手,完善交通规划协同,建立产业协同发展联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统一医保信息平台,让两地居民切实感受到同城化发展的便利。

  2025年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速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以同城化思维全面融入南京、合肥,健全常态化对接合作机制。加强毗邻合作与园区共建,支持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创建省级经开区,推进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创建省际新型功能区,提升沪皖产业联动集聚区、马鞍山青浦工业园、巢含产业合作园区等发展能级。积极引进沪苏浙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完) 【编辑:王超】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