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的主角是谁(以少胜多的战役,后人把它概括为“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成语背水一战的主角)

韩信(?—公元前196年),江苏淮安人,西汉著名、开国功臣。他的一生堪称是一部成语词典:“漂母进饭”、“胯下之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其实韩信在井陉留下了一些故事和传说。

据记载,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赵王和赵军陈余在东出太行山的咽喉要地井陉口集结了二十万兵力,准备迎战。在井陉口以西,有一条夹在两山之间的狭窄小道,战车、战马都不能并行,而这却是汉军的必经之路。赵军谋士李左车建议,要守住井陉口不与汉军交战,然后切断汉军的粮草补给线,就能把汉军困死在井陉小道上。但陈余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陈余说:“就汉军那么点兵力,又是长途奔袭,没什么可怕的。如果我们不迎战,那不让世人笑话?”

在探明以上情况后,韩信指挥汉军迅速进入井陉小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走小路悄悄迂回到赵军大营背后设伏。韩信叮嘱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准会倾巢出动追赶,这时你们就快速冲进赵军大营,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我军旗帜。”两千轻骑兵接令出发,按照韩信的部署,其余的汉军马上向井陉口推进。到了井陉口,汉军渡河,然后背倚河水排兵布阵。

图片来自网络

天亮后,韩信率汉军开出井陉口。陈余率全军出动迎战。双方交战一段时间后,汉军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阵地,赵军全线追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士兵见前临重敌、后无退路,人人便奋勇厮杀。在双方苦战多时后,赵军感到已无法取胜,就向大营撤退。要知道这时大营早已被汉军轻骑兵占领,营内到处飘着汉军的旗帜。赵军见此情景队伍大乱,韩信立即指挥退回河岸阵地的部队和占领赵军大营的部队猛烈夹击赵军。最后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井陉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优秀战例,后人把它概括为成语“背水一战”。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